分析合同物流的难点与看点 如何实现对资源的掌控
据了解如果问合同物流最难缠的问题是什么?根据共生物流董事长兼CEO卢立新表示莫过于“层层转包”。其中的故事既耐人寻味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采访中卢总所分享的故事以及求解之道,让大家听起来不仅深有体会,同时也会受益匪浅。
这还要从合同物流的概念说起,这合同物流主要是指主体经过整合、管控资源(分包事务),以合约的方法为企业客户供给综合物流效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据相关查询显示从货主到承运车辆全程均匀有4.2个主体,更多的状况是中心还要分包好“几层”。由于层层分包,中心过程又不通明,带来了诸多问题。首要不行逃避的是质量不行控,每个环节的主体都有自己的策画,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过程中充满着猫捉老鼠的博弈联系,令货主们最头疼的是“发个快递还知道货到哪里的今天,发个整车反而不知道货到哪里”的悲痛。
层层分包问题是物流行业恶疾也与政府监管不无联系,大的物流公司“要”规范,只好把不规范的部分分包给小物流公司。当然也有物流事务本身问题所带来的,比如零担,只能经过专线间的屡次转包进行货源整合。
在这个过程中仓储所带来的问题要“轻”的多,一般状况下物流企业拿下仓储事务之后都自己干,当然也不乏有些物流公司连仓储事务都要外包,也是难以想通的一件事。
层层分包意味着中心要花掉许多办理本钱和交易本钱,层层盘剥之下,到了承运司机手里所能获取到的所剩无几,在必定程度上影响着承运质量。
与此同时本钱高也是其间一个大问题,由于层层分包耗掉了许多办理本钱和交易本钱,造成每个环节尽管有点毛利可是日子都不好过的尴尬局势。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作为合同物流主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应该在物流规划和物流计划中发挥作用,起到体系地优化物流的作用。但这也是合同物流多年以来的缺失,鲜有好的案例出现。那么互联网+下,合同物流的路该怎么走呢?
《中国储运》:“分包”是合同物流详细运作过程中不行逃避的话题,物流企业有许多轻财物型,自己没有“车”,没有“房”,靠处处“卖货”,靠租他人的库运营。即使是招商物流这样的重财物型物流集团,供给效劳的主体资源仍然仍是靠整合社会资源而为的,在您看来总包方和分包商间怎么实现对资源的掌控,不被对方“操控”住?
卢立新:总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受制”与“反受制”的奋斗是比较剧烈的,有些手段到达很“肮脏”的境地。大的物流企业对其分包商的操控往往经过拖款欠钱的方法,欠钱就意味是“大爷“,能让分包商就范听话,分包商有时分不想协作或许想跟货主直接协作,由于总包商有未结算款项终究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而分包商也有控制总包商的办法,比如经过收购总包商的工作人员里应外合,再比如与货主的人员一同“抵挡”总包商,由于天天与货主人员打交道的是分包商,总包商是大公司,他的人员又经常改变,没有那么用心,很简单被钻空子。
据知有一个物流公司的副总在饭局上曾经感叹道,“我们老板不知道怎么想的,没钱的时分欠供货商钱,有钱的时分也欠供货商钱,让他们详细做事务的人员很犯难。”终究有一个高手如此“指点”他:“这就是你们老板的‘高明’之处,经过欠钱来操控你们和跟你们有联系的供货商,哪天你们或许你们的供货商想‘造反’,他会割你们一刀,让你们之间反目。”
还有一家闻名物流公司,新来了个总经理,大刀阔斧搞改革,裁掉不发明价值的分包商,下降虚高的价格。一段时间往后,被老板制止了。为什么呢?由于老板很清楚这些供货商跟自己的客户走得很近,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刀切得太狠了,就会逼供货商与客户直接协作或许拉入其他总包商终究代替他,到时分就没有钱挣了。
只要是存在总包与分包联系,这种受制与反受制的奋斗就不会中止,东风压倒西风,仍是西风压倒东风,不好说,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通常状况下,大物流公司内部办理体制上层层托付,老板自己管不到,托付的经理人简单被收购或许责任意识不到位,夹在客户与供货商之间很遭罪,钱挣不了,还担风险,这也是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做不大的原因。
这种非正常的总包与分包联系,实际上对物流效劳质量和本钱伤害很大,终究受害的是货主与承运司机。
《中国储运》:关于货主来讲,怎么找一家理想的总包,既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包含运力和仓储资源同时又能很好地掌控这些资源,您的建议是什么?
卢立新:对货主来讲,要想掌控好这些资源,就是要尽可能减少分包环节,找一些能够直接找车的物流企业,拥有仓储运作资源的仓储公司协作。只找对的,不找大的,包含规划大和牌子大。越是规划大,越是管不究竟,也就谈不上掌控了。
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讲,要对社会资源有更好地掌控,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好:
首要,要能做到广泛连接,资源要广泛,不要局限于依托某个专线某几个车老板某几个熟人熟车,连接得越广泛,资源保障才能就越强。
其次,要充分使用互联网手段,仓储要连接到货位,每个货位的改变长途都能知晓,运送要连接到车,知道这个车的详细位置与相关状况。自己建体系渠道也能够,使用专业的物流渠道也能够。
第三,最好与协作方结成共赢联系,利益方针共同更简单通明,比整包与分包的输赢联系要更稳固。至于说这些车辆是否可靠是否可控,我觉得与车辆若即若离的联系,比自己的职工还可靠些。作为承运司机本身它有固定财物出资,每天都要好好干,而如果是雇佣的司机,说不干就不干,你提要求了他不照做,许多时分也无可奈何。近几年来跟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办理的进步,已经看不到跑路骗货的司机了,只有跑路骗货的物流公司和信息部了。
《中国储运》:今天互联网已经不是我们想用不想用的问题,而是我们一定要用。这不仅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工具、组织工具、资源整合的工具。
共生物流平台的核心团队在合同物流领域深耕多年,对社会资源掌控方面有很多认识。通过共生物流平台总包与分包中的哪些问题可以得以规避?
卢立新:怎样不受制于分包商,我们给大物流公司的建议就是:直采到车,没有了分包商,也就不会受制于分包商。如果各种原因做不到直采到车,那就尽快想办法把分包商做成服务商。
共生物流平台B2B2车的模式,就是通过全链来实现透明化,以帮助合同物流公司提高掌控力。一方面可帮助大中物流公司落地,直接采购到车。另外一方面给中小微物流企业赋能,缺啥补啥,提升其竞争力直达一手货主。在找车方面,通过共生物流平台能直接连上车,实现在线交易、付款,进而实现不同物流公司连接的车之间实现共享,并且通过竞价的方式优采。
在找业务方面,可通过平台使货主的物流需求与物流公司的能力之间来进行更好的匹配,更重要的是平台与物流公司结成了共赢共担关系,双方配合着在线上线下努力改善,提升服务质量与盈利。
《中国储运》:在合同物流中关系型客户占有一定比例,这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关,但是随着发展实力型在企业的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量。在您看来物流企业做到哪几点才能改变对“关系”的依赖而走向实力派?
卢立新:在我看来合同物流中确实是存在“关系”型客户,是通过搞定人来搞定业务,是以送礼贿赂而不是依靠自身能力来获取业务,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主流。按我多年的经验看,成本偏好型的甲方占60%,要求服务有基本保障,谁的价格低就给谁;服务偏好型的甲方占20%,有特殊服务需求,对服务可靠性会比较看重。所以选择新的供应商会比较慎重,这种要从关系型甲方分离出来;还有20%那就是关系型的甲方,业务只给关系户,哪怕有招投标也是走走形式,掩人耳目而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务运行越来越透明,关系型的甲方比例也在逐步下降。对关系型的甲方,我们现在是绕着走,先不碰,再重点找成本偏好型的和服务偏好型的客户。一个三方物流公司靠关系拿业务终归是做不大的,你能搞定几个关系?而且,靠关系挣钱,就不会用心创新勤奋经营了,最终丧失了长期生存的竞争力。这种商业阴暗面的存在,对物流行业的伤害也是很深的。
共生平台开发了一个在线招投标的工具,叫SSS,规避我们这么多年在物流招投标当中的那些“猫腻”,向阳光化采购迈进子一大步。
《中国储运》: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节点会不断增加,客户多了,环节多了,网点多了,管理成了难题!在您看来,多环节多网点运作模式下管理中的难点主要有哪些?
卢立新:第三方物流公司做大做强的最大难度就是管理。
首先,客户个性化需求与效率的矛盾,每个客户要求是不一样的,流程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客户甚至要求系统都用它自己的,所以第三方物流公司很难进行不同客户间的业务整合,大部分公司都采用一个客户一个项目,采用项目制,这个实际上是牺牲了效率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规模化网络化与小核算的矛盾,在本来通过规模化和网络化实现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但是又会带来收入成本无法清晰核算,只能吃大锅饭,大锅饭就会带来积极性和经营低效问题。
第三,规范流程与快速响应的矛盾,要管控好,需要很多监督和汇报,这些本身需要成本,最大的问题是异常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可能造成客户投诉或者损失扩大。充分放权吧,决策上是快了,但是由于上下利益诉求不一样,跑冒滴漏的问题又出来了。
《中国储运》:这些难点,能否通过标准化运作来规避?您的观点是什么?
卢立新:在我看来合同的物流标准化问题,目前也是无解的,在没有绝对市场影响力的大三方出现前,我觉得很难推行。但通过互联网的实时广泛连接,实现更好网络协同,实现资源与需求的更好衔接,要求与任务的迅速传输,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标准化的效用,标准化无非是不同的人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干出来的事情是一样的。
平台+中小微的模式,取代原来的总包分包关系,中小微自主经营,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匠心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手段提供一些基础资源和经营管理工具供中小微自行选择。这样既有了协同与共享带来的效率,又有了自主经营带来的快速响应和个性化的满足。
我坚信共生物流平台现在推行这种平台+中小微的模式是未来合同物流的主流模式,通过给物流企业赋能,完美实现线上线下很好结合的物流服务,既有规模化网络化带来的收益实现共赢,又能满足客户日益精细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再假以时日有了更多的数据积累,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来源:
国际快递
上一篇 分析影响应收类供应链金融的金融平台模式
下一篇 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的解决方案国际货代